《The Daily》英雄不好当:平庸应用扶不起

2012年12月17日14:17  东方网-文汇报

  本报记者 唐玮婕

  顶着“默多克现身发布”、“乔布斯指导设计”的两大光环,全球首份iPad电子报《The Daily》曾被寄予“拯救纸媒”的厚望。然而,还不到两岁的它如今却只能感叹:“英雄”可真是不好当!

  新闻集团日前宣布,《The Daily》将于12月15日正式停止发行单独版本,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,其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,亏损已达到数千万美元。新闻集团在声明中称,“自发布以来,《The Daily》就是我们在数字发行市场的一个大胆尝试,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引擎。不幸的是,我们不能在短期内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来维系其长期生存。”

  《The Daily》专为平板电脑专门设计。在美国,《The Daily》应用程序每周订阅费为99美分,每年39.99美元。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曾表示,相信《The Daily》是在数字时代使新闻收集业务生存下去的模式。现在,他显然要换一种说法了——“我们的经验是,无法快速获取足够多的消费者来证实《The Daily》的商业模式是长期有效的。”

  想要充当拯救纸媒的英雄,却比纸媒先一步等来了自己的末日,《The Daily》的“短命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,这中间究竟是哪里犯了错呢?

  “平庸应用”扶不起

  事实上,《The Daily》的价格与现有很多iPad电子版杂志基本相当,其后推出的安卓版和iPhone版年费还更便宜。加上精美的设计,一度吸引到一群喜欢尝新的体验者。然而,新鲜感一过,这些使用者很快发现:花花绿绿的《The Daily》不仅在下载速度上需要不断技术升级,在内容提供模式和时效性上,与新媒体的特点也存在不小的脱节。

  对于《The Daily》之死,各大传统媒体已经呈现出一片欢乐的“大吐槽”。美国媒体的评价一针见血:“与互联网隔绝,生活在自己的‘真空’中。”《The Daily》与新闻集团旗下其它媒体内容风格类似,与互联网发展脱节,未能与Facebook、Twitter等热门互联网社交应用实现分享和传播。

  刻薄一点说,这就是一个扶不起的“平庸应用”。福布斯网站的评论指出,《The Daily》最大的失策就是不适合分享,不仅一定要在iPad才能看,而且要付费。没有大规模社交网络流量的支持和内容上的特色,怎样增加读者群呢?除非你有自己独到的声音、观点,而且在别的地方根本找不到,否则只能祈求来自社交网络世界每天持续不断的注意力。

  而澳大利亚的新闻评论人士则认为,与《The Daily》同场竞技的是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纽约时报》、《赫芬顿邮报》等媒体,它们早就发布了iPad应用,而且在探索RSS阅读器,允许用户将感兴趣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应用里,而《The Daily》的针对性不够,总在各种潜在读者的需求间摇摆。

  传统“范儿”依旧

  早在这份电子报诞生之初,不少业内人士与媒体专栏作家就不看好这份奇特的媒体,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份玩弄概念的普通报纸,不值得如此巨大的投入。

  用户可能想不到,《The Daily》看似一份新媒体,但日常运作依旧是传统媒体的采编模式。《The Daily》每天晚上排版,第二天上午面市,与传统报纸的工作流程也一模一样,相应的新闻更新速度也会比网络媒体慢一些,尽管它计划每天更新3次的频率对于报纸而言不算低,但在互联网免费信息铺天盖地的情况下,未免显得有点寒酸。

  尽管《The Daily》是新闻集团开展数字化业务的一次尝试,但《The Daily》的主编来自《纽约邮报》,而编辑们则来自《太阳报》、《纽约客》和ABC等许多大媒体。因此,它的内容和编辑方针一点儿都不“炫”,只不过是一份老式报纸的不完全数字化。

  于是,它的软肋十分明显: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,读者甚至抱怨,大多数新闻在许多免费网站和电视上都能看到甚至不比它们更快;而在角度和深度上,却不及《纽约时报》等报纸,更不及《经济学人》这类的杂志。

  “《The Daily》没有什么特别的,它不是一个小报,但它没有深度,没有商业新闻,它是一个复杂的新闻容器,而这些新闻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免费获取。”有论者指出。要知道,电子报纸的读者比以往的传统报纸读者更挑剔,《The Daily》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。

  盈利模式不清晰

  或许正是因为被寄予厚望,《The Daily》开张之初,直接组织了一支全新的采编团队,包括记者、编辑、摄影师、自由撰稿人。不过,请记者并不便宜,人力成本对于《The Daily》来说似乎过于沉重。这个项目一下子就聘请了100多号人,规模足足是普通日报的三倍。即使《The Daily》在今年夏天已经解雇了50名员工,它每年还是要亏1000万到2000万美金。

  结果,就算默多克称赞它“没有纸张,没有上百万的印刷费用,没有卡车”,每周价格仅为99美分,但这份电子报从创办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,已经花掉了3000万美金。

  投入如此多的人力、物力,却始终没有获得盈利,甚至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。《The Daily》是苹果iTunes商店里订阅收入最高的新闻产品,却仍然赚不到钱。而它等了一年才上安卓平台,这个举动又拒绝了大批潜在用户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《The Daily》的短命就是“找不着北”,还没找到运营“诀窍”,而烧钱太快则迫使新闻集团“壮士断腕”。新生的电子类媒体平台需要建立其自己的运营模式和传播通道,尤其在初期电子平台建设中,需要大量“烧钱”;而在此之后,读者的阅读习惯,受众群的需求动向,以及广告收益和总体的运营模式,都需要进一步探索。

  新闻集团高层对待《The Daily》这类数字业务的态度摇摆不定,这影响了数字媒体业务的执行和创新。《The Daily》的失败,从侧面证明了传统纸媒在电子化、网络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(编辑:SN053)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
  • 体育CBA-马布里43分北京胜广厦 广东胜八一
  • 娱乐钱雁秋梁冠华闹掰:狄仁杰再也不问元芳了
  • 财经人大官员称分配改革应控制政府收入富民
  • 科技快递企业泄露用户信息最高罚3万
  • 博客大雪后雾霭笼罩北京城 赵子琪辣妈写真
  • 读书中国少将论海权:钓鱼岛争端将导致战争
  • 教育丈母娘的看人眼光或是素质教育的眼光?
  • 育儿富商借试管生8胞胎:5子超生或罚千万